河南教師招聘考試試題
一、單選題
1.孔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將其中的道理運用到德育工作中,要求我們堅持德育的( )
A.導向性原則 B.因材施教原則
C.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D.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
【答案】B。解析:“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指的是要觀察他因何去做這一事,再觀察他如何去做,再觀察他做此事時的心情如何,安或不安。根據不同的人的不同情況,對其進行不同的教育,體現了因材施教原則。
2.小唯很喜歡地理這門學科,他利用暑假走訪了市內多個圖書館,根據地理課所學的知識制作了一張精美的本市手繪地圖并附上氣候變化特點和地形分析。開學后,小唯主動把這張地圖交給地理老師,但地理老師反應很冷淡。地理老師認為,考試不會考本市的地理氣候特征,與其花費大量時間制作一張地圖,不如將課本上的考點內容記熟。地理老師的這種觀點反映出課本體系中存在的問題是( )。
A.課程結構方面過于注重學科本位,缺乏整合。
B.課程評價方面過于強調選拔和甄別功能。
C.課程實施過程中過于強調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忽視學生的主體性。
D.課程方面過于注重書本,學生所學習的知識具有滯后性。
【答案】D。解析:地理老師認為將課本上的考試內容記熟就能很好的應對考試,無需花費大量時間在地理課外內容的學習,說明該老師在課程方面過于注重書本知識,學生所學習的地理內容沒有跟上時代發(fā)展的腳步,具有滯后性。
3.程序性知識是有關“怎么辦”的知識,下列屬于程序性知識的是( )。
A.語文中的句子規(guī)則
B.物理中的基本原理
C.體育中的動作要領
D.化學中的元素符號
【答案】C。解析:程序性知識也叫“操作性知識”,是個人沒有有意識的提取線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種作業(yè)形式間接推測的知識。這類知識主要解決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問題。體育中的動作要領明確規(guī)定每一步應該做什么,下一步要怎么做。語文中的句子規(guī)則、物理中的基本原理和化學中的元素符號都強調“是什么”的問題。
4.李老師在某項教學活動開始之前對學生的知識、技能以及情感等狀況進行預測,從而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準備狀況,以判斷他們是否具備實現當前教學目標所要求的條件。此方法屬于( )。
A.終結性評價 B.形成性評價 C.診斷性評價 D.學業(yè)成就評價
【答案】C。解析:診斷性評價是指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為使計劃更加有效的實施而進行的評價。在教學活動開始前對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等進行預測,屬于診斷性目標。終結性目標指在教學活動后為判斷其效果而進行的評價。形成性目標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使活動效果更好而修正其本身軌道所進行的評價。學業(yè)成就評價指既全面反映學生的學業(yè)成就,又對學生的行為表現、技能進行評價。
5.在學習國統(tǒng)區(qū)人民的困苦生活時,初中歷史老師方老師引用對聯“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巧妙設疑,作為教學內容的導入,引出國統(tǒng)區(qū)人民生活的圖景—缺衣(一)少食(十)。方老師所采用的課文導入方法是( )。
A.實驗導入 B.趣味導入 C.直觀導入 D.情境導入
【答案】B。解析:實驗導入指教師通過做實驗來引出本節(jié)課內容;直觀導入指教師運用直觀教具、實物或采用現代化視聽手段等引出課堂內容;情境導入指教師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在此情境中引出新知識;趣味導入指采用一些有趣的方式,如詩詞、歌謠、對聯等引出本節(jié)課內容。方老師通過引用對聯,巧妙設疑導入,采用了趣味導入的方法。
6.教英語的張老師有事外出,于是請黃老師幫忙代上一節(jié)英語課。上課前,黃老師按照慣例點名,卻因不認識某個字而把某位同學的名字念錯,引得全班哄堂大笑。而該同學也滿臉通紅。為緩解此刻尷尬氣氛,黃老師應該( )
A.直接承認,自己不認識這位同學的名字中的一個字。
B.以幽默的方式向同學們請教該同學名字的讀法。
C.表示大部分人都不認識這個字,不會讀并不奇怪。
D.將錯就錯,直接念下一位同學的名字。
【答案】B。解析:教師需要“教育機智”,能根據學生新的特別是意外的情況,迅速而正確地作出判斷,隨機應變地及時采取恰當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決問題。張老師將某位同學的名字念錯,為了緩解尷尬氣氛,應采用一種幽默的方式將這個難題拋給學生,向學生學習。
二、多選題
1.新的課程觀是新課程改革下的新理念、新觀點的主要內容之一。下列屬于新課程觀內涵的有( )
A.課程是兒童通過反思性、創(chuàng)造性實踐而建構人生意義的活動。
B.“生活世界”是內容課程的范圍
C.課程的學習活動方式以理解、體驗、反思、探究和創(chuàng)造為根本。
D.教師和學生不是課程的簡單執(zhí)行者,而是課程的創(chuàng)生者。
【答案】ABCD。解析:新課程觀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涵:兒童是課程的主體;“生活世界”是課程內容的范圍;課程是兒童通過反思性、創(chuàng)造性實踐而建構人生意義的活動;課程的學習活動方式以理解、體驗、反思、探究和創(chuàng)造為根本;教師和學生不是課程的簡單執(zhí)行者,而是課程的創(chuàng)生者。
2.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人類進入信息社會,面對信息社會對教育提出的要求,教育必須作出的相應變革有( )。
A.確立以師為主的理念 B.建立網絡教學平臺
C.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D.建立多元評價系統(tǒng)
【答案】BCD。解析:信息社會時代,教育需要做出相應的變革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確立終身學習理念、建立網絡教學平臺、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和建立多元評價系統(tǒng),選項A不符合題意。
3.通過主題班會來澄清是非、提高認識,對促進學生的成長和樹立人生觀都起著重要作用,教師確定主題班會的方法有( )
A.根據計劃、管理要求確定主題班會 B.根據節(jié)令、紀念日確定主題班會
C.根據學生中的突發(fā)事件確定主題班會 D.根據時事熱點確定主題班會
【答案】BCD。解析:教師確定主題班會的做法有:第一、根據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動態(tài)確定班會主題;第二、根據節(jié)令、紀念日確定班會主題;第三、根據突發(fā)事件,時事熱點確定主題班會;第四、來緩解同學們的誤解;第五、為了更好地為班級做出貢獻開展主題隊會;第六、為同學們解決煩惱,只有A選項不符合題意。
4.假設你是一名語文老師,打算在明天的課堂中運用談話法進行教學事實,此時你要注意的事項包括( )。
A.做好充分的準備 B.談話要面向個別學生
C.談話要面向全體學生 D.在談話結束時進行總結
【答案】ACD。解析:運用談話法進行教學時,需要遵循以下幾個要求:第一、做好充分的準備;第二、談話要面向全體學生,以克服談話法的不足。盡管談話只能在是教師和個別學生之間進行,教師還是可以通過努力吸引所有的學生積極地參與思考;第三、提出的問題應明確具體、難易適度;第四,在談話結束時要進行總結。B選項不符合題意。
5.系統(tǒng)性的學習,大都是需要意志努力的。為了使學生維持自己的意志努力。需要不斷的鼓勵學生進行自我激勵,比如( )。
A.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動機
B.使學生樹立為了掌握知識而學習的信念。
C.指導學生正確認識成敗的原因。
D.要求學生選擇高難度的任務。
【答案】ABC。解析:學生可以以下幾個方面來鼓勵自己不斷努力:(1)激發(fā)內在動機;(2)樹立為了掌握而學習的信念;(3)選擇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在挑選學習任務時,要挑選那些具有中等難度的任務。中等難度的任務比太易或太難任務更能激勵自己。(4)調節(jié)成敗的標準;(5)正確認識成敗的原因;(6)自我獎勵。D選項錯誤,應該是引導學生選擇中等難度的任
6.某校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計劃開展一場英語競賽。下列對這次英語競賽的說法正確的有( )。
A.英語競賽是提高英語成績的有效措施之一。
B.激發(fā)學習英語的動力是英語競賽的明確目標。
C.在競賽的條件下,學生的成就動機變化不大。
D.若英語競賽組織不好會起到消極作用。
【答案】ABD。解析:開展英語競賽的目的是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同時通過競賽,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在競賽過程中,學生的好勝動機和力求成功的需要會更加強烈,當然也要注意合理地組織競賽,如果組織不當,就會造成一些人的自尊心受挫,或是所受的刺激超過了自身內在的承受力,導致學得更差。就是說競賽組織得不好,就會起到消極作用。所以C選項說法錯誤,在競賽的條件下,學生的成就動機會更強烈。
7.在信息加工學習模式中,學生的( )在這一過程中起著極為重要作用,整個學習過程都是在這兩個結構的作用下進行的。
A.期望事項 B.短時記憶 C.感覺登記 D.執(zhí)行控制
【答案】AD。解析:期望事項是指學生期望達到的目標,即學習的動機。正是因為學生對學習有某種期望,教師給予的反饋才會具有強化作用。換言之,反饋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反饋能肯定學生的期望。執(zhí)行控制即加涅學習分類中的認知策略,執(zhí)行控制過程決定哪些信息從感覺登記進入短時記憶,如何進行編碼、采用何種提取策略等。由此可見,期望事項與執(zhí)行控制在信息加工過程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